咨询电话
13429811266
德兴铜矿年轻干部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开启为期两周的研学之旅,课程涵盖政治理论、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通过课堂教学、集体研讨和行动教学等方式进行。此次培训得到了矿党政的高度重视,希望学员们能够坚守初心使命,通过学习新知识,开拓新思路,努力答好数字化转型、国企改革等矿山新问卷,成长为新时代的探索者。
以下是培训详情。此次干部培训专题班旨在提升数字化转型和国企改革能力。
2023年9月14日,金秋开学季,德兴铜矿42名年轻干部穿山过江、日行千里,汇聚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开启了2023年度年轻干部培训班为期两周的研学之旅。
“人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此次中大之行,矿党政高度重视,在开班和结业仪式上,矿党政领导对学员们寄予厚望,希望大家要坚守“振兴中国铜工业”的初心使命,通过学习新知识,开拓新思路,努力答好数字化转型、国企改革等矿山新问卷,成长为新时代的探索者。
探索“数字”奥秘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矿山管理案例分析课上,授课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各产业将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机遇。”
作为铜行业矿山的先行者,德铜当然也必须要抓住这样的机遇,学员们此行目的之一,就是要探寻数字化转型之方。
而矿山数字化转型之路如何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如何在矿山落地?泗洲厂电气仪表工段的副段长郑明杰心中打着大大的问号。
今年,泗洲厂的数字化项目有序推进,多个岗位实现了无人化操作。
“但距离实现全厂生产管控的智能化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郑明杰直言。
郑明杰的话语同样引起了采矿场汽运二工段副段长黄勇的感慨,“今年电动轮无人驾驶在国内同行率先完成‘安全员下车’验证,但如何优化算法,规划自动驾驶最优路线等一系列难题还需要探索。”
面对学员们的疑惑,授课老师将矿山目前的阶段定位为“单元层”的数字化建设,“做好了单元层面这些点上的数字化之后,再由点及线,由线到面,数字化技术必将推动矿山向着智能感知、万物互联、实时分析、精准控制的智慧矿山迈进。”老师的话鼓舞了学员们的斗志。
大家相信,矿山的数字化转型如同攀登螺旋上升的楼梯,无论楼梯有多高、台阶有多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上,就能实现目标。
“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了解吸收物联网、5G、云计算、AI等数字技术,努力成为数字化人才,才能在矿山数字化的进程中有所作为。”学员们这样说。
在研讨与学习中,学员仿佛感受到一个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数字化矿山离自己越来越近。
决胜“中国制造”
对比数字化给人带来的无限畅享,参观港珠澳大桥则给学员们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
站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远眺,九洲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青州航道桥三座通航斜拉桥上的“风帆”“海豚”“中国结”巨型景观成为港珠澳大桥以及伶仃洋海面上的标志性景观。
十四年磨一剑的港珠澳大桥,中国掌握港珠澳大桥建设中100%的技术,从原材料到众多大型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这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又一张响亮名片。”听着老师的解说,大山厂设备技术室的刘民民心底不由地升起自豪之意,他清楚地知道“中国制造”道路艰难、但意义重大。
前不久,大山厂3#钢芯胶带驱动站刚刚完成国产“皮带机可控驱动系统”替代国外系统设备,此前,该系统设备在全世界仅有一家外企生产厂商,形成了独家垄断,带来了采购及维修费用高、维修周期长等诸多弊端。
“国产系统设备性价比高,价格仅为进口的60%,而且备件供应充足。生产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有效解决了国外‘卡脖子’难题。” 刘民民说。
长期受国外装备技术“卡脖子”的当然不止大山厂一家,就拿采矿场的电铲来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历经四十余载才走过由全部进口到中外合资再到完全国产的三个阶段。
采矿场铲装工段的技术员秦智,清楚地记得老师傅们常常讲起,进口的电铲,外方基本上不给图纸,焊接材质、工艺参数这些重要的资料,国内更是无迹可寻。
不想受制于人的德铜加大与北京矿冶技术、中信重工、太原重工、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国内头部企业及高等院校共同探索大型国产矿山设备的落地。
如今的德铜,电铲、电动轮、球磨机和半自磨机、超大型浮选机等一大批矿业核心装备技术瓶颈得以突破,国产化率稳步攀升。
“卡脖子的手终于被我们自己掰开了。”秦智的话语中有种扬眉吐气的痛快。
“尽管中国制造在飞速进步,但各地发展也并不平衡,不少短板和差距需要我们加速追赶。”
在老师看来,尽管“中国制造”在飞速进步,但制造业上升的势头整体上还偏弱,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变革。
而新时代背景下,大型国有企业的年轻干部能在这场变革中做些什么?
“振兴民族工业”的家国情怀已融入江铜的发展血脉,面对时代之问,学员们纷纷表示,当下,将充分发挥铜产业链党建工作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强矿业核心装备研发能力,让国产装备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弯道超车。
感悟发展之道
濠江一侧,道路纵横、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天,学员们的研学之旅来到了珠海横琴自贸区,在这里,一场有关“公司治理与国企改革”的现场堂课正精彩开课。
如果不是老师介绍,学员们怎能想到,脚下这片充满创新与活力的热土,在十几年前曾是一座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荒岛。
横琴十几年间巨变,凝结着改革者的步步脚印,2009年,中央宣布正式开发横琴岛,从着力强化政策体系支撑,到大力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再到加速落地重点项目、吸引全球创新要素聚集,一场改革与创新的实践正在此生动上演。
一个是国家自贸区,一个是大型国有企业,看似大相径庭,但铸造公司铸球厂副厂长陈志鹏却能在横琴的巨变中感受到,唯有创新求变,探路先行,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过去的几年里,德铜乘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东风”,打破“旧观念”、啃下“硬骨头”、勇闯“深水区”,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德铜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铸造公司首当其冲。
“完不成任务就拿不到基本的年终绩效奖励,超任务越多年终绩效奖励就越多。”据陈志鹏回忆,仅2022年上半年,铸造公司就完成为年计划的57.3%的外销任务,制度改革赋予的强劲动力,赋予了多经企业市场化经营新活力。
但陈志鹏明白,成绩是一时的,而改革创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久的积极探索,不断主动求变。
就如授课老师所言,“国有企业是国之重器,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不断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之大计,各位同学任重而道远。”
老师的话语如沉甸甸的担子,重重地压在了学员们的肩头,引发大家深深地思索。
“随着矿山资源储量不断减少,如何稳住13万吨/日的出矿能力”“斑岩矿量不断增加,难碎难磨矿石常态化,指标如何提升”“常年耕耘内部市场,外部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依然不强”……矿山改革发展面临的阵痛和问题难以回避。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我们要继续优化采剥布局,细化组织生产,强化两采区供配矿,稳定出矿量及出矿品位。”面对保出矿的压力,采矿场生产技术室副主任黎树林这样说。
“我们开展衬板优化试验的球磨机台效平均值高了2.04个百分点,接下来我们要固化经验,全厂推广。”泗洲厂一期磨浮工段副段长徐汉仁,则在提升设备性能克服难碎难磨矿石常态化的问题上力耕不辍。
你一言我一语,学员们纷纷为破解矿山难题分享破题之策。
……
此次学习内容涵盖政治理论、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国企改革等14门课程,经过一轮轮课堂教学、集体研讨、行动教学,为探寻矿山高质量发展密码的种子,在学员们心中越扎越深。或许,在下一个秋天,他们将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
以上是“德兴铜矿2023年轻干部培训班”的培训内容,更多中山大学干部培训信息请关注【新闻中心】-【培训动态】。